中国史基础知识读物,应该选一些都是白话文著述,作为中国历史学基础知识书本才是适合的。下面是学习啦我们给大伙收拾的中国历史书本推荐,供大伙阅读!
中国历史书本推荐
中国历史书本推荐、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汪荣祖译
一直在犹豫,到底该推萧公权的这部书,还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从名头来讲,两部书不相上下,但后者有陈寅恪写的两篇《审察报告》,好像稍占上风;从水平来讲,两部书也非常难分出高低,但前者运用了比较哲学的方法,好象更有现实意义。 最后,我用一个非常粗鲁的方法结束了选择,我选人格魔力更好的萧公权。 大伙都了解,冯友兰曾担任过声名狼籍的“梁效”写作班子成员,我也亲见过他__中写的思想反省和建国初期写的痛骂近代思想家们的小册子。相比之下,萧公权却那样潇洒,1968年,在华盛顿大学讲毕“中国政治思想”最后一课,他即兴发表 告别演说:“五十六年前一个春季,名哲学家兼诗人珊达雅纳正在哈佛大学讲课,一只知更鸟飞来站在教室的窗槛上。他看了看这鸟,回过头来对学生说:lsquo;我与阳春有约rsquo;,接着宣布下课,然后向学校离职,退隐著书。他那时年龄还不满五十,竟已从心所欲。我没资格学珊达雅纳,但我了解一件他不曾听见的秘密。照十一世纪中国哲学家邵雍计算,世界上的事物,在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后,完全重现重演。目前我与你们约定,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后,大家在这间屋子里再会面。” 其实,萧冯二人后半生的不同风度,与其说是个人原因,不如说是环境原因决定的,因此上面的比较意义不大。那样,还是回到作品本身上来吧,我推荐萧的著作,由于它更具现世意义。萧公权少年年代在国内同意传统学术练习,后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得以在学术研究上“打通中西”。此书即用比较哲学的办法,勾勒出东周以来2500 年间中国政治思想进步流变之轮廓。叙述专重精髓,态度力求客观,评论旨在澄清,可谓公允得体。创见也多,如辩法家思想与近代法治精神之离合,孟子的民有思想非民治思想等。不过也时有叫人疑惑的新论,如论墨儒同流,墨翟与孔子精神相通。读完此书,可对中国政治思想历史得一大体认识,若要进一步知道政治思想以外的哲学思想,还应参看冯友兰《中国哲学史》,韦政通《中国思想史》,与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等。
中国历史书本推荐、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
陈寅恪在《陈垣敦煌劫余叙录》曾说:“一年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取用此新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年代学术之新潮。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时尚者,谓之预流。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 所推荐的胡适这本书,正是“预流”之作。按耿云志的说法,“此书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本用现代学术办法系统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书hellip;hellip;此书的出版,是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确实,此书的“预流”,不在于发现“新材料”,而在于运用 “新办法”,研究“新问题”,遂成空谷足音。这本书实质只写了中国古时候的十数位大哲学家,起自老子,终于荀子,深入浅出,了解如话,很好读。据齐思和说,在上世纪20年代,年轻人学生的书架上几乎人手一册此书。而梁启超在此书盛行之时,专门搞了个讲演辩论会,当面公开 批评胡适,多少也带点嫉妒之心吧?将此书好处说得最透的,是为其作序的蔡元培先生,他挖掘了四个好处:第一是证明的办法。第二是扼要的方法。第三是平等的见地。第四是系统的研究。蔡元培还在序尾说:“盼望适之先生努力进行,由上古而中古,而近世,编成一部 完全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把大家三千年来一半断烂,一半庞杂的哲学界,理出一个头绪来。” 可惜出于种种缘由,胡适至死都未能写完整部《中国哲学史大纲》,正如他另外半部名著《白话文学史》。
中国历史书本推荐、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在梁启超之前,章太炎写过《清儒》专文,本身也是一篇小型的断代学术史,但聱佶屈牙,而且持论过酷,譬如说朱彝尊为“乡曲之学”,说魏源“夸诞”、“不识字”,不只不厚道,简直就涉嫌诽谤了。梁启超借鉴了章太炎的一些建议,但在根本上是自立门户,而且行文生动活泼,把本来枯燥乏味的学术史也写得锦绣灿烂,我首次读就一口气看完,后来又重读过两次,每次都津津有味,如入名山。 此书借佛说所有流转相均有“生、住、异、灭”四期,将清代学术分为启蒙期、全盛期、蜕分期、衰落期,别出心裁而能自圆其说。其叙述与议论浑然一体,有微观的学案记录,也有宏观的思潮剖析,将明末至清末近30 0年学术史明确条陈,洞若观火。 此书5、六万字,梁启超只用半月写成,可谓飞快。时隔80多年,此书依然不可废,可见梁启超的天才,虽半月之思而能行一世纪以上。 对想要研究清学史的人来讲,这本薄薄的《清代学术概论》,仍是最有分量的基础知识必念书之一。除此之外,梁启超的另一本《近三百年中国学术史》与钱穆的同名著作,也值得一读。
中国历史书本推荐、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不是每一个图书馆长都是学问家,但不少学问家都当过图书馆长,譬如蔡元培、梁启超、胡适、陈垣诸先生,当然,还有我要推荐的这位,南京国学图书馆馆长柳诒徵。此书原是大学讲义,按蔡尚思的说法,是民国流传最广的中国文化史。此书创稿于1919年,此后多次增订再版,引用资料从经史、杂纂,到海外汉学家论著、近代报刊等,收罗至广,参考书目600多种。缪凤林曾评价此书说:“举凡典章、政治、教育、文静、社会、风俗,以至经济生活、物产建筑、图画雕刻之类,皆就民族全体之精神所表现者,广搜列举,以求人类演进之通则,以明吾民独造之真际hellip;hellip;涵蕴富而义类宏,近百年来所未有之大著作也”。不止当时的近百年,此书出后,到目前也过了快90年,中国仍然没一部新的象样的文化史。我翻过一些教程性质的中国文化史与一些快枪手炮制的所谓中国文化通史,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惨不忍睹。在这样的情况下,柳诒徵的这部书就仍然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尽管他用的是文言,但并不晦涩。开篇的几章建议跳过不读,喜欢看老套神话和过期节目的还是可以读。但从周朝开始,特别是中古近古部分,柳著值得精读。据了解,柳曾为找回南京图书馆藏而不惜向权贵下跪,他实质是将传统文化当成一种信仰,一种犹胜生命的信仰。假如大家读完此书,也可以直接看到他那颗仍然跳动在纸张油墨之间的文心。
中国历史书本推荐、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此书原系英文著述,再版6次后,终于有了中文版。1978年牛津大学出版社纪念五百周年发表之文告,列举数十学术名著,徐著即为其中之一。此书上自清朝开国,下至1998年,是我所见相同种类著作中年代跨度最大的,对1989年的事件也能秉笔直书。其最大的特征在于能综合海内外出色学术论著,取其精华,折衷调和,穿插经营,条分缕析,很好读。更值得一提的是,该书每章节之后,都附录相当详尽的参考书目,且多是国外论作,对国内读者来讲,尤为珍贵。
作者浸淫西方史学多年,讲究剖析综合,而不太重考据。所引材料多来自别人著述,好像较少用自己挖掘的第一手资料。除此之外偶有小缺陷,譬如论及曾静文字狱案,居然说出吕留良被凌迟的胡话。但总的说来,在相同种类著作中,此书具备难能可贵的清醒,客观,无党见的优点,要知道中国近代史,此书不可跳过。
中国历史书本推荐、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郭氏一生致力中国近代史,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长,所编《中华民国史事日志》全四巨册,极有用。除此之外,郭氏看重讲述历史,组织人力对台湾及国外幸存的近现代史上的要紧当事人采访,整理出书数十种,也颇具史料价值。此书的写法比较朴素,但材料扎实,信息量大,开初看起可能枯燥,读进来之后始觉其精湛。和徐著相比,此书更重用第一手材料,但综合与剖析方面,则稍逊。另外一个遗憾,此书仅写到1949年前后,现在郭氏早已过世,此书也终究不可以再续,一憾。
中国历史书本推荐、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1840~1926》
李剑农是邵阳人,跟我老婆是老乡。有这么一个大史家,邵阳才看上去体面。之前,我一直以为那里只出女博士和黑社会。李剑农自己本人就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政治人物,曾在“联省自治”中走到风头浪尖,一度官至湖南省务院长。非常奇特的是,作为过去的政治人物,他在著述中几乎不带党见,也不为自己参加过的政治事件避讳,难能可贵。
此书在其名著《戊戌将来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上增补而成,将近百年极复杂的种种大事件讲述得明确流畅,且时有鞭辟入里之深刻史论,文笔也好,是我最喜欢的一本近代史著作。此书在学界口碑甚佳,譬如学者费正清就觉得是“中国近代政治史最明确的唯一全方位的评述”。另一学者林伯格则说:“李剑农的政治史对于中国问题专家来讲是必不可少的书hellip;hellip;该书在说明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革命和立宪运动,与类似问题方面,值得一读。” 而民间非学者宋石男则写诗为证:“近代史不读李剑农,就破万卷也有球用。”
中国历史书本推荐、左舜生:《中国近百年史资料初编.续编》
资料汇编这种东西,看起来容易,事实上非常考功力,现在国内出的一些资料汇编,眼光钝,出手快,体例斑杂,不伦不类,而且常常你抄我,我抄你的,看着就烦。左氏此编成于1930年代,部头适中,选料精心,对基础知识者特别有用。台湾对近代史一直高度看重,前后出了沈云龙主编的近代中国史料丛刊,近千种,浩浩荡荡。建国后,国内也陆续出了分专题的8种近代史料,抛去阶级斗争一类的脏话,仍有相当价值。只不过对基础知识者来讲,还是看左氏此编更符合实质状况。。跟李剑农一样,左舜生也是湖南人,也过去是政治人物,中国年轻人党党魁,其《中国近代史四讲》也非常值得一读,特别写义和团的章节。可惜国内到今天只有一本《春风燕子楼mdash;mdash;左舜生文史杂记》,左氏其余著作多未付梓。其实左舜生晚年对国民党恨之 入骨,根据老毛的逻辑,敌人的敌人,应该算朋友嘛。为什么到今天仍不大肯引进出版他水准不俗的系列著述呢?
中国历史书本推荐、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此书名字听起来硬梆梆的不可爱,但读起却一点都不刻板僵化,事实上也不只限于中外关系史的范畴,海外汉学界更喜欢把它看成一部中国近代历史的小百科全书。马士是晚清在中国海关担任30多年官员的当事人,曾担任著名的赫德之助理,写起 1834-1911年的中外关系史自然无往不利。更可贵的是,作者得亲见很多的英国原始官书、档案、信札、报道,完全消化后散落全书,对中国读者尤显稀缺。美中不足的是,作者未能见到中方原始档案、文件,绝大部分中方史料转引自《澳门月报》上刊载的中方官书。除此之外,尽管马士在华数十年,或许算中国通,但毕竟不是中国人,在部分史论上,依旧有隔岸观火、隔靴搔痒之嫌。
中国历史基础知识书本推荐
中国历史基础知识书本推荐、萧一山:《清代通史》
本想推荐萧氏一卷本的《清史大纲》,但实在没忍住还是推荐了这个大部头。此书虽然今年才由国内出版,却不是一部新书,而是一部经典。萧一山是梁启超的学生,他还在读大学时,激愤于当时居然没象样的中国人写的清朝史,而只有一部稻叶君山的《清朝全史》,且其书多大和民族眼光,遂自己动手,要写一部打败日本鬼子的学术巨著。没想到这一写,就写了他大半生。如其自述“本书参考书本,不下六七百种”,此书浩繁卷页背后,是萧氏一生的功力与心血。更难得的是,他没把此书写成一部单纯的政治史,而是兼顾经济,文化,社会等层面,还是用其自述,即“所述为清国史,亦即清代之中国史,而非清朝史或清室史也”。
中国历史基础知识书本推荐、孟森:《明史讲义》
“卅年披尽前朝史,天假成书意尚殷”。这是北大师生为孟心史做的挽联,我感觉非常中肯。孟氏一生专治明清史,在他的年代,明清史不象现在是显学,但孟森一路做下来,也做成了气候。其《明清史论著集刊正续编》及《心史丛刊》,都是不刊不灭的经典学术著作。我把他,而不是吴晗一类的学者,看成真的的“明清史专家”。这部《明史讲义》是1930年代初孟森在北大讲课时的讲义,初版时是《明清史讲义》,目前分开刊行,于体例上更为得当。因为是讲义,难免简略,或许看得不过瘾,但对初上手的人来讲,简略干净,脉络分明的著作,难道不是最佳选择么? 在此书开篇“明史在史学上之地方”中,孟氏说:“因今日讨论清史而发见《明史》之多所缺遗,非将明一代之本纪、列传及各志统加整理补充,不可以遂为信史”。可见其抱负之大,可惜最后没落成系统的明代通史,难怪北大挽联要说“天假成书意尚殷”。
中国历史基础知识书本推荐、费正清、崔瑞德总主编:《剑桥中国五代两宋史》
说实话,我并不想推荐上面这本待出的书,但无法,中国到今天没一部近现代学者所著水准超拔之断代《宋史》。近现代研究宋史最牛逼的两个人,一个是早夭的张荫麟,一个是稼轩首席研究家邓广铭,两人都没写出系统的断代《宋史》。1949年后国内出过一些教程式的《宋史》,不好评价,反正我不推荐。费正清的本行是中国现当代政治史研究,可能不是总主编剑桥中国史丛书的最好人选。这侧面也反映近几十年国外研究中国史的学者中缺少真的的压轴人物,而费氏凭着首席中国问题专家的声望,登高振臂,遂成斯业。此套丛书的特征是中西合璧,既有中方史家,也有西方牛人,方法是各人分专题写作,合之成书,其史学模式基本是西化的。如此做的优点是各取其长,缺点是很难条贯。我其实更喜欢看一个人写的系统史作,我也坚持觉得真的的伟大史作只能由一个人而非集体创作而成。在西方大家可以举修昔底德之例,在中国当然首推太史公。在现在没杰出的《宋史》个人著作的状况下,我只好敷衍塞责,推荐待出的这本《剑桥中国五代两宋史》。
中国历史基础知识书本推荐、岑仲勉:《隋唐史》
从一个财政科小科长,到一位史学名家,岑仲勉给各位史学喜好者做出了榜样。只须坚持,只须确有天分,大家也可以从一个党报记者,或者网站主编,成长为一个史学名家嘛。岑仲勉的史学出处主要有三,一是嘉道之后的西北史地学,这对他写《隋唐史》有得天独厚的便利,由于隋唐时期的中土与西域之文化、血缘融合是极要紧之大事件;二是近代西方汉学,他广泛吸收沙畹、玉尔、白鸟库吉的研究成就入书,视线愈加清朗;三是自然科学办法论,受晚清“新学”之影响,岑氏也同意了西方实证研究、形式逻辑等自然科学办法论的练习。他1923年还在赵元任主编之《科学》发表过植物学论文。有这种基础,其著述的内在逻辑愈加严密,办法也较中国传统考据家递进一步。此书成于1950年,还没中“马列教条主义史学”的毒手,此后也未迎合时流修订 ,目前读起来仍然风骨秀耸。全书考据得力,史论出新,是所见相同种类史作中的第一流。不过因为作者行文习惯,此书为略带白话文味道的文言写就,稍微有的拗口。
中国历史基础知识书本推荐、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史学家严耕望曾说:“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伙”,这论断实在中肯。遗憾的是,四人中间,吕氏最受冷落。不过,近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与上海古籍陆续推出吕著再版,吕氏史学好像也要热起来了。除去《白话本国史》,他的代表作主如果四部断代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表面上看,吕思勉是用传统办法与语言进行史学著述,但其精神,却已经近代化。譬如此书的专题部分,就是中国最早的社会史综合性研究。从吕思勉的一段自述可能能窥出其史学精神:“前人的记载,只不过一大堆材料。大家必先知察看之法,然后对于其事,乃觉有意义,所以各种社会科学,实在是史学的根基hellip;hellip;所以不可不有一个综合的察看”。“综合的察看”,或许正是中国传统史学在颓唐中走向复兴的“五字真经”。
中国历史基础知识书本推荐、翦伯赞:《秦汉史》
在今天,翦伯赞的名声并不太好,主要由于他的《中国史纲要》,与范本澜《中国通史简编》、郭沫若《中国史稿》,并称“马列中国通史”的三大件。无庸讳言,“马列史学家”对历史有偏见;但同时,大家对“马列史学家”也有偏见。近10数年来,史学著作一沾马列主义的边,好像就要不能。事实上,不少“马列史学家”,仍有过硬功底,卸下罩在其著作上的刻板面具,内中依旧有金银玉石。翦伯赞正是这样,我曾见过《戊戌变法》史料汇编中他写的《书目解题》,让人发指的扎实。说回来,推荐他的这本《秦汉史》,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秦汉断代史之一。此书一清二楚的缺点是过度渲染农民起义,僵硬剖析社会经济,优点则是资料丰富,文笔生动。仅从“保存运用原始史料”及“展露马列史著面目”两个角度,仍有肯定阅读价值。从翦伯赞此书中甚至可以看出“大国的崛起”之文风滥觞,譬如第五章“西汉王朝的打造及历史形势”的扫尾,他这么写到:“北匈奴是中国历史运动压抑中第二次抛出去的一块历史碎片,也就是中国这个太阳系统中第二颗流星。这颗流星后来降落在欧罗巴的原野,成为四世纪西欧历史的动力。至于武、昭、宣年代,中国军队在中亚之出现,那已经不是流星,而是太阳光芒的照射。当此之时,汉朝的文明光辉,已经把西藏、青海除外之今日的整个中国,照得通明,并且通过南山北麓之颈形的狭管,在天山南北,射出它的光辉。这种光辉,日渐向中央扩大它的照射,大约在里海、黑海之南,便与罗马共和国的光辉交光连采,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美景hellip;hellip;匈奴的狂飙吹过了,西汉帝国的光辉也暗淡了。汉代的历史,已经到了黄昏年代。四周的诸种族,又象云雾一样,日渐升起hellip;hellip;所有都过去了,但汉族与蛮族的权势之消长,却在西汉史上,画出了一条永远不可以磨灭的曲线。”
中国历史基础知识书本推荐、童书业:《春秋史》
此书是上海古籍的“蓬莱阁丛书”中的一种。这套丛书水准不俗,主要网站收录民国时期的出色学术著作,并请有关学者写作导读,我基本上整套买齐。丛书在中国出版史上地位显赫,从最早的《儒学警悟》,到汲古阁丛书,到士礼居丛书,到海王邨丛书,一脉相传,惠泽士林。王重民先生曾主编《中国丛书综录》,是极有用的一部工具书。而“蓬莱阁丛书”,则将传统与现代较好结合,选题精审,制用途心,为近年学术丛书之翘楚。童书业是顾颉刚的弟子,以历史地理名家,曾与吕思勉一同主编《古史辩》第七册 ,对春秋战国史研究颇深。顾颉刚曾在给童书业的信中说:“有你这般的功夫和识力,经与子打通,春秋史与战国史打通,发见前人所想象不到的问题,真是出人意料之外,入人意中。以后你的《春秋左传考证》成书,将发出永久的光辉。” 师傅对弟子的赞誉或许有的夸大,那样大家再看另两位史家对童书业《春秋史》的评价。一个是吕思勉,他说:“言春秋者,考索之精,去取之慎,未有逾于此书者”。另一个是李学勤:“就春秋史专著而言,迄今无可取代此书者”。大师的评价在前,我就不多唠叨了。只说一个感想,春秋史本来极复杂纷纭,但童书业这部写于1940年代的著作,却可以将之叙述得抑扬顿挫而又如在眼前,确见功力。顺便说说,童书业虽是顾的弟子,但一生未曾受过合法系统教育,最高学历只有小学。说他是体制外的高手,并不过分。
中国历史基础知识书本推荐、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全九册
普通人只了解邓之诚是个大玩家,其《骨董琐记全编》口碑上佳,个人建议,比起目前很热门的王世襄先生之《锦灰堆》,邓著没那样花哨,但信息量则过之。邓之诚还曾主编大部头的《清诗记事》,钱钟书在背地里非常是看不起这套书,但他一个人又不愿动手去做,也就是个“风凉话专家”。
真的足以让邓之诚取得大家尊敬的,可能不是上面两种著述,而是我要推荐的这套《中华二千年史》。此书最大的特征是取材基本来自正史,但并不迂阔。我一直以为,目前不少人对正史存在偏见,一说正史就是“官家贩卖”,就是“帝王将相的家谱”。其实正史中《晋书》以前的史书均为私家撰述,而其蕴藏的史料矿脉也极丰富,虽然政治史记载较多,但用“帝王将相之家谱”来形容,并不厚道。创造这个词的梁任公,晚年也有检讨,曾专门撰文论述正史的史料价值。
邓之诚是个极高明的剪刀手,在通读并熟读正史、政书、杂史将来,他大刀阔斧地砍斫出传统史学视线中的中国通史,晓畅了解,风樯阵马。在杂著中,他引用最多的是赵翼的《二十二史札记》,其时赵著并未成为学界热点,邓的取材眼光确有过人之处。那样,此书有没缺点呢?当然有。如其自述“近人著述,耳目所接,未遑甄录”,很多出色的近现代学者的研究成就,邓之诚没吸收运用,此书中的一些史实、史论难免有不妥之处,就象一台没准时更新杀毒软件的电脑。但总之,这是一部堂堂正正的中国通史,建国后有位“名家”编高校历史教程,基本材料就是从此书中直接扒拉。或许该“名家”觉得,通读正史太费“马达”,邓著可以充当精华版来帮助省力。“正史的精华版”,多半不是邓之诚著此书的初衷,但大家可以这么来用它。
中国历史基础知识书本推荐、钱穆:《国史大纲》
推荐钱穆需要勇气,他目前已经被历史愤青妖魔化,成为“守旧”、“迂腐”、“落后”的代言人。在我看来,钱穆或许“守旧”,但并不“落后”。相反,特别在大家身处的信念失落、邪气出没之年代,他的“温情与敬意”史观,即便不可以救世,至少也是一贴慰世千金方。
先读《国史大纲》中《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中的几段:
“当信赖何一国之国民,特别是自称常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目前大家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大家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所有诿卸于古人。” 钱穆此书,基本就是在上述原则下展开,虽偶有为中国历史之罪恶开脱的地方,但总体仍算公允、温和、宽容。
此书的《引论》尤为重要,几乎是钱穆毕生史学浸淫的精华,而其间埋伏的大历史观,更早于黄仁宇数十年。
全书取材也多来自正史,遗憾的是不注来源。看重史论是此书一大特点,并且打造在考据之上而非泛谈或空想。譬如论东汉末年的察举规范导致士族重“美德”之风尚,实质多沦为伪善,就相当精辟。。
钱穆本身是个出色的考据家,成名著作《先秦诸子系年》,《两汉经学平议》等,都是水准不俗的考据文章。他又号称中国现代“最后一个通儒”,涉猎之广,取材之阔,让人两眼冒火。但其本人,也是自学成才,最早在中学当教师,顾颉刚挖掘并推荐他到燕大后,才成长为一代名家。
此书假如必须要挑问题,还是钱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过于执著,有时难免蒙住自己眼睛,发些牵强的议论,譬如为中国封建皇朝辩护,声称其并不是专制。但总的说来,他的守旧执著不会叫人中毒,由于守旧虽然是一种病,但传染力低下,也容易辨别,比起极端来,它的害处未必更大。
中国历史基础知识书本推荐、内藤湖南:《中国通史》
我恨日本人,我更恨日本人为什么能把中国的历史、文学研究搞得那样出色?!内藤湖南,跟太炎先生同年代的日本人,号称日本近代史学重镇mdash;mdash;京都派的主要奠基人。他做过新闻记者,结束职业生涯后专攻中国历史,曾六至中国考察,结交罗振玉、张元济等一时名流。根据周一良先生的说法,其人“于史学最致力中国上古史及清初史地”,趣味博大似钱大昕,注意修史办法及史学史如章学诚。
所推荐的这本中国通史,在上古及清代史上,颇有可圈点之处,其余部分则时有缺陷,如论五代之冯道,仍沿袭中国旧时史论之老生常谈。他这部通史最大的特征,在于重视中国文化在历史中的贯穿沿革。斯人曾言:“所谓东洋史,即是中国文化进步的历史。通观中国文化进步的总体,宛如一棵树,由根生干,而及于叶一样,确实形成为一种文化的自然进步的系统,有如构成一部世界史hellip;hellip;在中国文化的进步中,文化确是真的顺理成章,最自然地进步起来的。这与那种遭到其他文化的刺激,在其他文化的推进下进步起来的文化,是不一样的”。一个“非我族类”的日本学者,对中国文化可以有此认识,实属不容易。
中国历史基础知识书本推荐、谷口规矩雄等:《中国通史》
这部《中国通史》,事实上是日本新东洋文库搞的一部《东洋史》中关于中国部分的节译。首次遇见它时,我用了两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由于它实在新鲜可口。全书分专题写作,共有5部分,分别是伊滕道治《中国社会的成立》,谷川道雄《世 界帝国的形成》,竺沙雅章《征服王朝的年代》,岩见宏、谷口规矩雄《传统中的完成》,小野信尔《迈向中共政权之道》。仅从专题名字,大家就可看出这是一部在体裁、内容上试图革新的史作。
事实上全书四处可见新颖史论,这得力于作者对当时世界范围内最新史学研究成就的吸收与化用。譬如在第三章中讲到南北朝年代的“坞”,就采纳了当时一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就,而不再沿袭旧时魏晋史名家,如唐长孺、周一良、王仲荦等人的因为是日本人,在对一些中国相对敏锐的史论或事实叙述上,基本没束缚。除此之外,参与本书写作的几位作者均没有明显政治立场,因此极少带有党见或民族情绪。总之,此书值得一读,但比较难找,我在国内到今天没看到过。
中国历史书本推荐有关文章:
1.2015经典历史类书本推荐
2.值得推荐的历史书本 生活必读历史书本推荐
3.历史专业必念书目
4.世界历史上最畅销的十本书排名推荐
5.罗振宇推荐的40本书